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计划

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

时间:2024-02-17 14:21:25
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[本文共2676字]

百尺竿头更进一步

吉水县凝心聚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

——吉水县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

吉水县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,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全景吉安、全域旅游为要求,以“八带头”为抓手,采取有效举措,快速度、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、美丽示范乡镇、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任务,取得了作示范、走前列的良好成效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:

一、主要成效

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,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,也成为深受百姓称赞拥护的民生工程。建设布点覆盖面广,近几年按照普惠制原则,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.9亿元,共建设新农村点2935个,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26.23%,使11.8万户43万农民受益。全域覆盖提前完成,用三年时间安排1805个村点,让所有建制村提前一年全部达到村庄整治标准,打造了文峰镇葛山村、阜田镇竹园村、水南镇荷山村等一批基础设施整治精品示范村。美丽示范亮点纷呈,采取(EPC)总承包模式,按照省乡村旅游5A级标准开展美丽示范创建,金樟大道、沿湖路、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等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和金滩镇卧虎岭、黄桥镇湴塘、醪桥镇坝溪等美丽示范村庄成为展示吉水形象的窗口和样板。产业发展同步推进,全县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,稻虾共作、莲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,美丽乡村建设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初步形成了环城市休闲游憩核心区和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、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、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“一核三圈”乡村旅游发展格局。农户改厕全面普及,采取统一施工图纸、统一原材料采购、统一施工队伍、统一组织施工和分户建立台账“四统一分”模式,深化“厕所革命”整村推进,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2%。垃圾治理成效显著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,健全完善监管机制,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常态化。污水治理全面启动,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,乌江圩镇、醪桥镇固洲村、双村镇连西村毛棚里—排上等3个试点村完成建设。

二、主要工作做法

(一)坚持高位推动,建设美丽宜居。一是高度重视。县委、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,每年安排10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组进行挂点帮扶,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内容,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必看项目。二是高位推动。县委书记、县长分别带头挂一个美丽乡村点,经常深入村点调研指导、现场调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,亲自审批每年的全县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设计;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都有挂点帮扶任务。三是高效推进。县分管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、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推进;县新农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排位,每周定期编发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周报,做到重点工作、亮点特色随时编发专栏的形式,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态、政策,进度和经验,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。

(二)突出规划引领,做到全域规划。一是深入实施全覆盖行动。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,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分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点700个、605个、500个,三年共实施1805个村点,实现提前一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。特别是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246个村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。二是统筹编制全域规划。树立全域规划理念,加大对规划投入力度,对50户以上村庄规划费用由县财政解决,50户以下村庄规划编制由各乡镇负责。统筹布局美丽示范风景线和县级美丽示范村庄建设,聘请国内经验丰富资质好的设计单位,精心规划美丽示范乡镇、美丽示范村庄、乡村旅游点及其连接线,所有工程项目都达到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级。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建设。加强规划宣讲,促使农民群众了解规划、执行规划,敦促各美丽示范创建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施工,确保工程项目严格依照施工图,严格执行技术标准,全面落实规划设计。

(三)突出彰显特色,打造示范精品。一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乡镇。坚持“乡镇沿线申报、村落连片打造”,通过以乡镇为单位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,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、组团式建设,建一片成一片,彰显整体效果。着力引导金滩、文峰两镇按照“五化”(规划全域化、设施现代化、环境洁美化、乡风文明化、产业特色化)标准,高标准对标创建美丽示范乡镇。二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风景线。坚持统筹规划、建一片成一片理念,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,高标准、大投入建设建设金樟大道示范带、沿湖路示范带、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示范带等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沿线格局新、镇村皆是景。三是建成一批特色示范村庄。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、历史古村、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一批基础条件、自然生态、文化底蕴较好的村庄,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、个性化塑造,高标准创建水南镇义富村、阜田镇陈诚故里等25个“田园乡村、文化古村、现代宜居乡村”。

(四)突出发展产业,聚焦脱贫致富。一是壮大特色富民产业。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“四级联创”的核心,培育壮大井冈蜜柚、绿色大米、有机蔬菜、生态水产、林下经济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六大富民产业,重点打造盘谷镇谷村、醪桥镇坝溪、金滩镇卧虎岭等一批标准化、规模化的富民产业示范工程,形成“一乡一业”、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发展格局。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沿湖路主要以花卉、白莲种植为依托,着力打造沿湖路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;金樟大道主要突出乡村休闲旅游这一主题,结合燕坊古村、松右生态园、落虎岭精品村等旅游资源,发展农家乐,打造集生态餐厅、古村旅游、文旅结合等多业态的乡村旅游示范带。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。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,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量力而行、分步推进,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与新机制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新动能,目前,基本消除了年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下的“空壳村”,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已达全县总数的90%以上,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。

(五)突出乡风文明,实现长效管护。一是大力培育文明乡风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深入开展以“兴家风、淳民风、正社风”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努力使各美丽示范村庄达到“十个一”目标(即一名义务宣传员、一个道德评议会、一支志愿服务队、一批文明示范户、一部村规民约、一组家风家训、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、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小舞台、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、一个身边好人榜)。积极培育乡土特色文化,把美丽示范风景线、乡镇、村庄、农户打造成弘扬乡土文化的重要阵地。二是健全村庄长效管护。按照省“五有”(有制度、有标准、有队伍、有经费、有督查)和“五定包干”(五定即定范围、标准、主体、模式、经费,包干即省统筹考核、市牵头指导、县主推监督、乡宣传组织、村具体实施、农户房前屋后三包)要求,积极探索“三长制”网格化管理机制。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筹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,其中省财政奖补1万元左右,其余资金通过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按照1:2:1的比例,筹集4万元以上。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鼓励乡镇通过“一事一议”按照乡村人口3元/人/月标准收取村庄长效管理费用,重点用于村庄保洁、设施设备维护。三是发挥促进会平台作用。在全县18个乡镇成立分会,按照有办公地点、有机构章程、有专人管事、有工作制度、有信息平台、有筹资成果、有服务参与的“七有”标准规范管理、提质提效,确保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组建一个、作用就发挥一个、效果就带动一片,有效化解农民群众“等靠要”问题,目前通过该平台融资达2326万多元。

《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[本文共2676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